-
馬德樸:打破自然與建筑的界限
時間:2013-09-16 19:54:39 作者:綠建之窗 來源:中國建設報 閱讀:1305內(nèi)容摘要:“在未來的建筑設計中,我認為環(huán)境和建筑之間的相互影響會愈加明顯,從而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(tài),以致人造物和自然的界限將最終消失?!钡碌敬髱煛⑹澜缰ㄖ燅R德樸(MatiasdelCampo)近日對《中國建設報·中國住房》記者表達了他的自然、科技、文化相互融合的建筑觀,以及徒ㄖ信息模...“在未來的建筑設計中,我認為環(huán)境和建筑之間的相互影響會愈加明顯,從而達到最佳的平衡狀態(tài),以致人造物和自然的界限將最終消失?!钡碌敬髱煛⑹澜缰ㄖ燅R德樸(MatiasdelCampo)近日對《中國建設報·中國住房》記者表達了他的自然、科技、文化相互融合的建筑觀,以及對建筑信息模型(BIM)運用的高度期望。
師法自然
曾經(jīng)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擔任奧地利國家館主設計師的馬德樸,首先闡述了他對“建筑幾何學”的理解,這與“師法自然”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同理。在他看來,建筑幾何學即“從自然界學習而來的先進幾何學”。所謂先進,是由于自然界中的許多法則和原理富有智慧而且十分精妙。馬德樸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——馮洛諾伊圖,又叫泰森多邊形。這是一個二維分割法則,它在自然界無處不在,如蜻蜓的翅膀、烏龜?shù)凝敋ぜy理、甚至人體皮膚上的溝壑也是遵循分割法則生長的。
事實上,分割法則并非機械圖案。當圖案被簡化并且運用數(shù)學知識分析時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自然背后深層次的數(shù)學原理:它是由一組垂直平分線組成的連續(xù)多邊形組成的?!巴ㄟ^學習自然法則蘊含的數(shù)學原理,科學家將其進一步拓展到三維上,完成了一系列設計。這些設計涵蓋了許多尺度,從展廳到高層建筑的設計、從形態(tài)到結構、甚至在醫(yī)學中都可以運用?!瘪R德樸解釋了自然法則與設計的關系?!白匀皇且晃挥米钌俚牟牧蟿?chuàng)造最豐富形態(tài)的設計大師?!瘪R德樸認為,自然擁有無與倫比的生態(tài)特性壹低的碳排放,而且自然造物是高度整合的設計,結合了結構、功能以及美感?!拔覀円矐撁鞔_,我們并不是、也不應該機械地搬運自然界的事物,而是應該充分理解其背后的原理,并且轉化為設計語言,指導我們進行設計?!瘪R德樸補充說。
跨越邊際
與保守的設計觀念相比,馬德樸對建筑技術創(chuàng)新和新技術運用十分推崇,特別是起源于航天工業(yè)1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在其參與設計的項目中得到了積極運用:“建筑信息模型跨越了設計創(chuàng)新和建筑建造之間的鴻溝,可以使兩者有不間斷的信息交流。其中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在三維模型里有建造者所需要的一切信息,同時,所有項目參與者的信息也會被展現(xiàn)在這個模型當中?!睆慕?jīng)濟角1而言,建造建筑必須要考慮預算和時間問題。為了更為精準、富有效率地實現(xiàn)這兩個目標,則需要通過完整的鏈條即建筑信息模型來管控整個過程。
馬德樸認為,建筑信息化模型是一條1數(shù)化的生產(chǎn)線平臺。它使得建筑的所有參與方保持了即時交流,如果項目中的任何一方對建筑做出修改時,模型就會有所體現(xiàn)。建筑信息化模型最大限度地在時間和預算內(nèi)完成高復雜度的建筑,同時也保證了極佳的施工品質。而且,環(huán)境分析軟件與其模型接口可以使生態(tài)策略在建筑設計的1期就介入,以便更好地完成建筑環(huán)保評價和低碳指標。此外,開放的平臺優(yōu)勢使其與眾多行業(yè)軟件兼容,以預測和模擬建筑建成之后的狀態(tài),比如建筑物對周圍的環(huán)境影響、一定時間范圍內(nèi)建筑維護的耗損,以及如何合理地減少建筑材料。
馬德樸在設計奧地利館的時候,就運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術。因此,在項目施工過程中,從設計師、施工方、設備方以及最后的加工方,都共用了同一個三維模型。例如,建筑天花板上存在不同的設備層,設計師通過模數(shù)化將其疊合在一個層面里,并預防了材料之間的交接和碰撞問題。正是由于建筑信息模型提供了一個所見即所得的全新設計模式,建成后的奧地利國家館完全還原了設計師的設計意圖。“建筑技術、建筑材料和建筑觀,三者相互緊密結合形成了建筑的基本元素。他們就像一個家庭一樣,相互合作,相互制徊⒆鈧招緯山ㄖ。我相信建筑是自然的一部分,而技術幫助我們更加理解自然。我們通過計算機的輔助,可以更深層地了解自然的內(nèi)在運行規(guī)律,并且運用在建筑設計中?!瘪R德樸對未來建筑充滿期待。
■本報記者 田子超 北京報道
- 相關文章
-
-
11-12《綠建設計評價軟件》更新上海地標版本2021年11月
-
03-20回歸上海 筑夢新生 CADE2021展位火熱預定中,早鳥優(yōu)惠倒計時!
-
01-02東莞市住建局發(fā)布《關于明確我市綠色建筑執(zhí)行標準有關事項的通知》
-
11-05綠色建筑的遠見和堅守_張輝
-
08-27CADE2020 | 后疫情時代,建筑設計行業(yè)再蓄力,向未來出發(fā)!
-
06-18【重磅】綠建之窗與深圳建科院聯(lián)合冠名推出“室內(nèi)空氣污染物預測與控制工具IndoorPACT”
-
04-08【綠建硬核】綠色建筑設計評價軟件廣東雙標模塊正式發(fā)布
-
03-29浙江|嘉興新增12家高星級綠色建筑
-
新聞資訊
本欄最新更新
-
09-12關于《綠色建筑評價標準》GB/T 50378-2019(修編版)增量成本的一些淺談
-
09-03高端住宅領域進行LEED/WELL認證的價值
-
08-08專家解讀丨錨定減排目標 構筑制度體系 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邁入新階段
-
05-23圣潔防水董事長杜昕:丙綸卷材守護者!
-
04-28建筑設計大師徐敏皓:讓綠色成為建筑的“底色”
-
04-15【觀點】從多城公積金加持“綠建”,看綠色建筑行業(yè)發(fā)展
-
03-27碳源原居五恒科技系統(tǒng)何以越來越吃香——采訪綠建領域多面手曹璇
-
01-24中國建筑節(jié)能協(xié)會吳景山:我國建筑行業(yè)節(jié)能降碳已進入“存量與增量并重”階段
-
11-07推動綠色發(fā)展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專訪超高層及綠色建筑專家顧洪平
-
11-07地產(chǎn)企業(yè)家劉熙南:用精湛設計說話的“獲獎專業(yè)戶”
本欄推薦
閱讀排行
通信地址: 北京市豐臺區(qū)汽車博物館東路1號諾德中心2期6號樓1201 郵編:100070 網(wǎng)站合作:QQ:1658253059 電話: 13693161205 18501126985